运动指南

3分钟测测你是否进入衰弱前期,如果超过3项就要注意了!

想在人生的后半段依然潇洒自如?衰老和衰弱不是一回事!衰弱综合征是隐藏的健康杀手,但完全可以通过运动、均衡饮食和心理调节预防甚至逆转。别等衰弱找上门,现在就学会保护自己。

 


如今,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女性81.3岁、男性78.1岁[1]。不妨想象一下,你80多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是像85岁的模特王德顺一样,仅用3个月时间就拿下了飞行驾照,还是像82岁的美国老奶奶科伊尔一样,因走路太慢被交警开了罚单,还上了新闻[2]?

王德顺,被网友誉为“老鲜肉”(新闻图片)

似乎后者的表现更符合大众心中“高龄老人”的标签,或者说大多数人都认为,“人老了就是干啥啥不行,只能拖后腿”。但你真的想颤颤巍巍、病痛缠身、被人嫌弃地走完最后一段人生吗?

相信答案肯定是不!拥有一个健康活力、不断突破自我的晚年,是每个人的长寿愿景。但为何王德顺和科伊尔,两个年纪相仿的人在身体表现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两个概念:衰老和衰弱。有人说:“这不一样吗?两个概念说的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下面就听长寿之家Changshou.com为你慢慢道来。

一场不可避免的自然之旅vs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皱纹、花白的头发、逐渐不灵光的脑子——这些器官性的变化,都是衰老带给我们的痕迹。

但很多人步入老年后,依然能够保持相对良好的身心状态,因为他们并不“衰弱”。

那衰弱和衰老的区别是什么?

衰弱,医学上称“衰弱综合征”,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整体功能呈现出的一种低水平状态。文章头提到的王德顺,就是一种衰老而不衰弱的状态。

进入衰弱状态,意味着身体的储备功能下降,在面对外界较小的刺激时,比如一次轻微的感冒、一个小小的意外,身体就难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进而引发跌倒、住院、失能、接受长期护理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大大增加死亡风险[3-5]。

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陈雪丽曾表示,衰弱并不是由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具体功能障碍,所以有时不会明显表露出来[6]。因此,与症状更明显、指标更清晰的各种“毛病”比起来,衰弱往往就被我们忽视了,就像是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等待时机,一举击翻我们的健康小船。

身体不会突然衰弱,测测你目前的衰弱指数

现在还觉得衰老和衰弱是一回事吗?不过它俩还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年龄。年龄是衰老的唯一原因,却只是衰弱的危险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衰弱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7-11]。主要包括:遗传;年龄;性别(绝经后女性更易衰弱);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长期吸烟、过度饮酒、饮食不均衡、睡眠质量差等);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精神或心理疾病(如长期的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认知障碍);多重用药(如抗胆碱能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以及过度使用可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等。因此,在自我判断是否衰弱方面略微有些麻烦。

不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此前发表过一个改良版的衰弱指数量表,不仅指标详细,而且理解和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6]。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个量表来大致计算一下自己的衰弱指数,从而对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在这一量表中,衰弱指数=个体符合的疾病或缺陷数/纳入的疾病或缺陷总数(即28个)。判断标准为:健康期(衰弱指数≤0.10)、衰弱前期(0.10<衰弱指数<0.25)和衰弱期(衰弱指数≥0.25)。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满足上述指标中的3项,身体状况就到了衰弱前期;若满足7项,就已经进入衰弱期了。

举个例子,一位患有高血压的男性,血糖还有点高,体重指数BMI=28,腰臀比为0.95,心率每分钟跳动105次,且睡眠质量不好,共有6项缺陷,其衰弱指数就至少为6÷28≈0.21,属衰弱前期;如果他在正常行走时,还常因为胸部难受不得不放慢脚步,或呼吸急促,那么他的衰弱指数就是7÷28=0.25,属于衰弱期。

中年人也要努力小心衰弱

如今大家工作压力大,所以不少中年人应该都处于衰弱前期。

按照量表规定,处于健康期需得分小于2.8分,但现行环境下,中年人的BMI过高、腰臀比过大、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缺少体育活动或者休闲活动这几种问题就已经不止3分了。

如果你真的得分不达标,虽然不是世界末日,但也不能视而不见。

因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衰弱前期和衰弱期预示的风险程度有很大差别。比如,中年时期已经是衰弱前期,等到老年之后,就会比同龄人更早步入衰弱期,或者说身体状况会变得比同龄人更差。何况衰弱有时并不会表现出来,往往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比较严重了。

此外,即便目前处于健康期,也不要有侥幸心理,因为5年之后就可能发展成衰弱前期[12]。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发现,非衰弱人群可能会经历一个“安全期”,持续约5年时间,是实施衰老干预措施的重要机会窗口,可以预防以后发展成更严重的衰弱状态。

因此,如果想在老年时依然精神矍铄,最晚从中年时期就要开始努力预防了。

衰弱并非绝境,早干预才能享受快乐人生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衰老和衰弱都不避免,但与衰老不同,衰弱不仅可以预防,还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善甚至逆转[13]。

循序渐进地运动。

《老年衰弱的运动康复干预专家共识》指出,运动康复是预防衰弱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但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14]。相比于单一运动方式,衰弱或衰弱前期人群进行多模式训练方案,效果更佳,包含抗阻运动(坐-站训练、蹲起训练、俯卧撑等)、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广场舞等)、平衡和柔韧性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总量以不过度疲劳为宜。刚开始运动可从5~10 min 开始,逐渐增加至15~30 min。

丰富多样的营养。

不久前,《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膳食多样性评分越低,中国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越高。也就是说改善老年人的多样化饮食可以预防晚年衰弱[15],比如保证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同时注意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营养健康与衰老杂志》上则建议,中年时期就应该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可以显著降低晚年发生衰弱的几率[16]。

不可忽视的心理。

抑郁和社会孤立(也就是孤独感)与衰弱之间是双向动态关系[9,17],也就是说,抑郁和孤独都会加重衰弱问题。因此,老年人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互动,避免孤独和抑郁情绪的困扰[12]。比如,可以参加一些老年俱乐部、兴趣小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多交朋友,有助健康(Pixabay)

在我们追求长寿的道路上,要明白健康的长寿才是真正的目标,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衰老干预,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活力与幸福。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像王德顺那样,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作者 | 南风

编辑 | 玛洛恩




参考资料:


[1] Bai R, Liu Y, Zhang L, Dong W, Bai Z, Zhou M. Projections of futur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up to 2035: a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8(12):e915-e922.

[2] 过马路只给20秒 美82岁老妇因走路慢遭交警罚款. (n.d.). 

[3] Cheng, M. H., & Chang, S. F. (2017). Frailty as a risk factor for falls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people: 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49(5), 529–536.

[4] Kojima, G. (2016). Frailty as a predictor of hospitalisation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70(7), 722–729.

[5] Kojima, G., Iliffe, S., & Walters, K. (2018). Frailty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ge and Ageing, 47(2), 193–200.

[6] 身体衰弱可以算出来. (n.d.). 

[7] Tang X, Shen D, Zhou T,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railty prediction model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using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Nursing Open. 2024;11(11).

[8] Pan C, Cao N. Bidirectional and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isolation and frail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23;116:105229.

[9] Zhao X, Duan X, Shen S, Wang J. Independent and combined associations of depress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frailty in oldest-old adults. BMC Psychology. 2024;12(1).

[10] Du J, Zhang M, Zeng J, et al. Frailty trajectories and determinants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A longitudinal study. Geriatric Nursing. 2024;59:131-138.

[11] 郝秋奎, 李峻, 董碧蓉, 李小鹰.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3).

[12] Yang X, Wang W, Zhou W, Zhang H. Effect of leisure activity on frailty trajectories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a 16-year longitudinal study. BMC Geriatrics. 2024;24(1).

[13] 对于老年衰弱,运动是最有效的手段!老年衰弱的运动康复干预专家共识. (n.d.). 

[14] 老年衰弱的运动康复干预专家共识.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  30(4): 909-914.

[15] Wang XM, Zhong WF, Zhang YT,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diversity changes and frailty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findings from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Nutrition Journal. 2024;23(1). 

[16] Chua KY, Li H, Sheng LT, Lim WS, Koh WP. Intake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 at midlife and the risk of physical frailty in later life.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 Aging. 2024;28(11):100374.

[17] Pan C, Cao N. Bidirectional and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isolation and frail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23;116:105229.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