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身体衰老或生病时,细胞难道只是“缩水”或功能退化这么简单吗?细胞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像人到中年可能遭遇“身份焦虑”一样,细胞也会陷入一种“中年危机”——逐渐失去原有的身份特征,变得功能混乱、状态不稳,从而加速衰老。
近日,一项发表在顶级期刊《Cell》上的研究,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衰老和多种疾病的共性机制——“间充质漂移”(mesenchymal drift, MD)。好消息是,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山中因子诱导的部分重编程可以显著逆转这一过程,恢复细胞年轻功能[1]。

换句话说,部分重编程很有可能成为延缓衰老、治疗多种慢病的一种长寿新策略。
一个新概念:什么是“间充质漂移”?
这得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讲起(别怕,一点都不复杂),先简单看看知识背景:
在胚胎发育、伤口修复以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进程中,上皮细胞(位于皮肤或腔道表层的细胞)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获得间充质状态,即细胞失去连接和极性,具备迁移和分化的能力。
而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40种人体组织和20多种疾病的数据,发现无论是肺、肝、肾、心脏、骨关节、皮肤还是大脑,在衰老或病变过程中,原本有明确功能的细胞都会普遍出现间充质状态,同时伴随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下降。

也就是说,除上皮细胞外,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免疫细胞等全身各组织中的细胞也都会发生“间充质转化”,因此研究团队给这种现象取了一个更宽泛的名字—“间充质漂移(MD)”。
值得关注的是,MD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比如,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MD水平最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294天,而最低的患者则能有1027天。而且,已经出现间充质状态的细胞还会释放相关信号分子,随循环系统推动其他器官发生MD,从而加速衰老或病变。
部分重编程:逆转MD,让细胞恢复年轻态
背景介绍完了,接下来就是我们重点关心的部分——如何让正在衰老的细胞恢复活力?当然,研究人员也很重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利用山中因子进行“间充质-上皮”转化,让细胞从间充质状态去分化为上皮状态,也就是EMT的逆过程,让已经发生MD的细胞恢复其原本的功能和活力。
新研究的突破性就在于利用了山中因子的“逆转”能力。山中因子包含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MYC,简称OSKM),可使成熟的体细胞(如皮肤细胞)“逆转”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重新获得分化为任何类型细胞的潜力,这一过程被称作完全重编程。

然而,完全重编程会导致细胞失去原有身份,甚至可能引发肿瘤风险。于是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能否只让细胞“年轻化”,而不让它完全变回干细胞?
这就是“部分重编程”的核心思想:通过短暂、可控地表达山中因子,让细胞重置表观遗传时钟,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标记重置为更年轻的状态,但不改变其细胞类型。
仅3天,部分重编程实现“返老还童”
研究团队分别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体内都尝试了部分重编程,即短时间激活山中因子,让细胞在完全去分化前停下。
研究人员在96岁捐赠者的皮肤细胞中诱导表达OSKM因子,并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追踪细胞状态变化。他们发现:仅3天内,MD相关基因就被显著抑制,细胞表现出更年轻化的特征;而且,仅使用启动重编程早期过程(不能诱导多能性)的突变型OCT4(OCT4YR),也能实现类似的年轻化效果。

另外,在自然衰老或早衰小鼠中,无论是长期(7个月)还是短期(1个月)的周期性循环(2天工作、5天休息)激活OSKM表达,诱导部分重编程,都能降低多个器官(如肝、肾、脾)的MD水平,并改善组织功能。
总结来看,衰老和疾病会导致细胞身份的丧失,陷入一种类似“中年危机”的状态混乱,而部分重编程可以逆转MD,恢复年轻的基因表达,让老化的细胞和组织恢复活力。

这意味着,我们未来或许不需要将细胞完全“倒带”回干细胞状态,就能实现组织的功能年轻化。当部分重编程的最佳时长、频率、安全性以及人体应用等问题都被解决,那么“以健康、年轻的姿态拥抱长寿人生”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参考资料:
[1] Lu JY, Tu WB, Li R, et al. Prevalent mesenchymal drift in aging and disease is reversed by partial reprogramming. PubMed. August 2025. doi:10.1016/j.cell.2025.0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