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指南

想要体面老去?一文测你肌肉衰老程度+科学延缓肌肉衰退

骨骼肌衰老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复杂过程,对抗肌肉衰老则需要一个多方面的综合策略,包括药物、针对性运动和营养干预。其中,药物应被视为运动之外的补充或替代方案。

 

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晚年?
是体格健硕、游山玩水、有足够多的时间体验多样人生?
还是两股战战、缠绵病榻、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耗尽最后时光?

图片来自pixabay。

每个人都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但想要实现它却并不容易,因为“老”之一字,本就代表着各种身体机能的下降。所以各大健康媒体都在强调:中老年人想要健康长寿,存钱不如存肌肉

但我们今天不想从“增强平衡能力、预防最后一摔”的角度告诉你肌肉有多重要,而是想让你对“肌肉变老”这件事有个系统了解,并在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且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存肌肉”模式

趣味测试:怎么确定肌肉老没老?

先说说怎么确定自己的肌肉老没老。如果想知道自己确切的肌肉年龄,则需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结合影像标志物和体液标志物等进行评估,获得更权威的肌肉年龄测试结果。

这里,长寿之家changshou.com准备了几个简单的功能性测试,在家就可以完成[1]。千万要注意安全,如有不适必须立即停止!

握力测试

也有专门的握力球可以使用。

使用惯用手握住电子握力计,全力握紧。没有握力计的也可以用惯用手自然地握住网球或有弹力的小球,把球捏变形后还原,算为1次动作(球一定要捏到严重变形程度)。

结果参考:男性握力<28kg、女性<18kg,已经是肌少症的风险临界值。握球的动作需要连续进行,左右手均能达到20次才能算及格;若达不到20次,说明全身的肌肉力量都有待提高。

步速测试

在安全的平地上,测量走完4米直线所需的时间。

结果参考:若步速≤0.8米/秒,提示存在肌肉功能下降的风险。

6分钟步行测试

在平坦无障碍的地面(如走廊),尽可能快地在6分钟内行走更长的距离。

结果参考:步行距离<450米,预警体能减退。

起立-行走测试

坐在大约与小腿等高的椅子上,在不用手臂支撑的情况下,站起、向前走3米、转身、走回椅子并坐下。

结果参考:用时≥10秒,表明存在较高的跌倒风险,与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下降有关。

平衡测试

单腿站立。

单腿站立,或尝试双脚前后串联站立(一脚的脚跟紧贴另一脚的脚尖)。

结果参考:无法维持10秒,提示平衡功能减退,且时间越短,说明风险越高。

测完了吗?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年龄和测试结果吧。

正经知识:肌肉是怎么衰老的?

正如你能感受到的,在个体衰老过程中,肌肉也会从年轻时的饱满、有弹性变得松弛脆弱,这种肌肉功能逐渐下降的过程,就称为“肌肉衰老”。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30岁后,肌肉质量每10年就会减少约3-8%,60岁后的下降速度更快[2]。

图片来自pixabay。

其中,由于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不仅负责运动功能,还参与能量代谢、血糖调控和炎症反应,因此骨骼肌衰老的影响更显著,主要表现为肌肉量减少、肌力下降和代谢能力减弱,也就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肌少症”[3]。

话说回来,肌肉是怎么衰老的,受哪些因素调控呢?今年9月《Pharmaceuticals》杂志发表的一项综述研究表示,肌肉衰老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的过程,远不止是“肌肉变小”那么简单[4],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4]。

“维修队”罢工(卫星细胞衰竭)

肌肉干细胞,也叫卫星细胞,是负责修复和再生肌肉的“维修工”。随着年龄增长,其数量和活性显著下降,尤其在主宰力量和爆发力的快肌纤维中,导致肌肉再生能力严重受损。

“建设”不及“拆迁”(蛋白质失衡)

肌肉处于持续的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中。衰老导致身体出现“合成抵抗”,对营养和运动的合成反应减弱;同时,降解蛋白质的“蛋白酶体”系统过度活跃,导致肌肉蛋白流失大于合成。

“指挥系统”失灵(神经肌肉连接退化)

连接神经与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功能衰退,导致运动信号传输中断。肌肉因失去支配而萎缩,其中快肌纤维首当其冲。

与年龄相关的神经肌肉缺陷导致肌减症。图片来自参考资料[4]。

“内部锈蚀”(氧化应激增多)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体内的氧化应激显著增强,线粒体活性下降。细胞内有毒物质活性氧(ROS)过度积累,如同“生锈”,直接激发肌肉萎缩信号、抑制再生,并造成蛋白质和DNA等关键成分损伤,最终导致肌肉功能衰退。

“后勤补给”不足(激素变化)

睾酮、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促进肌肉合成的关键激素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导致肌肉失去重要的生长支持信号。

“内部环境”恶化(慢性炎症)

衰老身体常处于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升高的促炎因子(如IL-6、TNF-α)不仅直接破坏肌肉蛋白,还会抑制卫星细胞的修复功能。

“能源危机”(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其数量减少和功能退化导致能量(ATP)产出不足,并使自由基增多,造成肌肉易疲劳和功能衰退。

总而言之,骨骼肌的衰老之路受到多条通路的精密调控,但也正因为其复杂,延缓肌肉衰老甚至逆转部分肌少症的症状才成为可能。

你想要的:存肌肉光靠“动”可不行

肌肉具有可塑性,运动和营养可促进其肥大强壮,而衰老、久坐和慢性疾病则会导致其萎缩衰弱。我们必须认识到,很多通路(如mTOR)适度激活有益,但过度或长期激活反而有害。因此,延缓肌肉衰老需要一个“组合拳”。

固定饮食节奏,比多运动更易坚持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5]。

《Science》上的研究证实,限时进食可以让肌肉钟重新规律运转,显著改善肌肉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和代谢水平[5]。因此,建议每天固定进食窗口,比如早8点到晚6点内完成两餐或三餐,其余时间除饮水外尽量不要进食。

优化饮食结构,加以充足睡眠辅助

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如瘦肉、鱼、虾、蛋、奶、大豆制品等,并平均分配到每餐中。普通老人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1.2克蛋白质,如有肌少症风险则需1.2-1.5克。

另外,长期熬夜会降低睾酮水平,抑制肌肉合成。充足的睡眠以及规律的作息生物钟可以帮助维持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坚持规律锻炼,选对时间也很重要

对于高龄或体弱老人,简单的动作就能达到锻炼效果,如从椅子上站起、坐下(注意安全),手持小矿泉水瓶做侧平举,即便是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很好。

图片来自pixabay。

对于有能力的中老年人,抗阻锻炼是存肌肉最有效的方式。比如用弹力带进行拉伸练习,或进行自重深蹲、靠墙静蹲、俯卧撑(可跪姿)等。

而且,肌肉在下午至傍晚时期(人体活跃期)修复和生长效率更高,因此可将力量训练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效果会更好。

善用“补剂”,为肌肉“添砖加瓦”

上面的综述研究中还提及了很多能够促进肌肉健康的化合物,我们筛选了几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分,比如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来自绿茶)、姜黄素槲皮素白藜芦醇抗坏血酸(维生素 C)、红参(特别是发酵产品)等,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补充。

对抗肌肉衰老是一场需要早期介入、多管齐下的持久战。定期通过简单方法评估自己的状态,并持之以恒地将科学的运动、营养策略融入生活,才能真正为自己“存”下一个强壮、有活力、足以支撑我们畅享人生的健康晚年。

 



参考资料:


[1] Huang N, Ge M, Liu X, et al. A framework of biomarkers for skeletal muscle aging: a consensus statement by the Aging Biomarker Consortium. Life Medicine. January 2025.

[2] Volpi E, Nazemi R, Fujita S. Muscle tissue changes with aging.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 Metabolic Care. 2004;7(4):405-410.

[3]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其团队. 从“肌少”识“衰老”|中国专家共识揭示肌肉衰老的全景生物标志物体系. 和年苑. 2025-07-30.

[4] Shaikh S, Ahmad K, Lim JH, Ahmad SS, Lee EJ, Choi I. Skeletal Muscle aging: Enhancing skeletal muscle integrity and function as a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Pharmaceuticals. 2025;18(9):1407.

[5] Kumar A, Vaca-Dempere M, Mortimer T, et al. Brain-muscle communication prevents muscle aging by maintaining daily physiology. Science. 2024;384(6695):563-572.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