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睡个好觉成了奢望。据报道,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正遭受睡眠不足的困扰。 睡眠是我们生命活动中的基本生理需求,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与寿命。近年来,多项研究深入解析了睡眠与长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优质睡眠能让男性预期寿命延长 4.7 年,女性延长 2.4 年[1]。 那么,什么样的睡眠才算是睡得好呢?长寿之家 Changshou.com 给出了标准。 “睡得好”五大标准:每晚睡眠时长7-8 h、每周入睡困难不超过两次、每周睡眠中断不超过两次、每周至少5天睡醒时精神饱满、不使用任何助眠药物。 当然也有少数“突变”人群,每天只睡4-5个小时依然精神抖擞[2]。梅奥诊所的心脏病专家维伦德·索默斯(Virend Somers)博士认为,只要早上是自然醒,白天状态清醒放松,睡眠时长可以稍作灵活。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就意味着睡得不好。 从短期来看,一两天睡眠不足或许还尚可应付,但长期睡眠不足却会引发一系列疾病。这其中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炎症风暴、免疫紊乱以及焦虑抑郁等[3-5],最终导致我们的寿命缩短。 2020年哈佛大学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果蝇睡眠被剥夺后寿命显著缩短[6]。 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的一项队列研究,对17万美国成年人进行了4.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睡得好的人在30岁时的预期寿命更长,男性平均增加了4.7岁、女性则增加了2.4岁[1]。 而且,满足前面我们提到的5条“睡得好”标准的人,与只做到1点的人相比,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30% [1]。 当然,睡眠不足并不是直接缩短寿命的,而是通过改变身体的健康状态,诱发多种慢性疾病,进而综合影响健康结局。 睡得不好,身体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发生诸多变化。 宏观上讲,睡得不好最直观的就是出现头脑昏沉、精神不振、情绪暴躁、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身体在微观上发生了改变,如神经元受损、氧化应激、炎症风暴、代谢紊乱、端粒缩短等,这些变化逐渐交叉积累,成为损害我们的寿命机制。 睡眠是大脑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期,睡眠不足会让大脑神经元受损,认知功能随之下降,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研究证实,果蝇睡眠不足会加强 β 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内沉积,损害突触,最终引发神经退行性病变并缩短寿命[7]。 无论是大众视野还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睡眠不足伤害最大的就是大脑功能,也认为这是损害寿命的原因。 但哈佛医学院发现了“睡眠不足短寿”更直接的原因——氧化应激。 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德拉加纳·罗古利亚(Dragana Rogulja)发现,果蝇被剥夺睡眠后会导致活性氧(ROS)在肠道中的积累,最终引发氧化应激,这直接导致果蝇的寿命缩短[6]。 而当恢复正常睡眠时,ROS 和氧化应激标志物逐渐清除[6]。研究人员随后在小鼠中重复了类似的结果。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睡眠不足会引发氧化应激,继而在体内掀起一场 “炎症风暴”,这不仅会导致免疫系统和代谢出现紊乱,而且氧化应激还会对线粒体造成损伤,从而加速细胞的衰老进程。 一项纳入超过50000个样本量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差与全身炎症标志物增加相关[8]。在小鼠实验中,长期睡眠不好还会导致“炎症风暴”,也就是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损伤小鼠多个组织和器官,诱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9]。 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水平失衡,进而引发代谢紊乱。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只少睡1.5小时,持续三周,就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体重和其他代谢参数的变化[10]。 一方面,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另一方面,睡眠不足会减少瘦素的分泌,使人更容易感到饥饿,食欲增加,从而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进而引发肥胖。而肥胖又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等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疾病都会对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一步危害心血管健康,影响寿命。 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端粒缩短也是睡眠不足带来的严重后果。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其长度与细胞衰老和寿命密切相关。睡眠不足会加速端粒缩短,尤其是白细胞端粒长度缩短[11],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死亡,加速衰老过程,缩短寿命。 综合上面因素我们可以发现,睡得不好,我们体内发生的变化,与衰老的十四大标志高度重叠!这也更加印证了,睡眠不足正是促进衰老、损害寿命的元凶! 既然我们已经清楚睡眠不好会带来诸多危害,那么可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呢?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提高睡眠质量。像长寿之家Changshou.com之前建议的: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改善睡眠。 但如果你说:我实在无法避免熬夜,改变生活方式也不现实,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当然不是。科学家其实已经发现了即使睡不够6-8小时,也不会短寿的方法。 2020年,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测试了53种食物来源的补剂对果蝇睡眠剥夺后的寿命影响,确定了11种化合物,在睡眠被剥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果蝇的寿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化合物包括:褪黑素、硫辛酸、NAD+等。 也就是说,这些化合物或许可以部分弥补睡眠缺失带来的生理损伤,让睡4个小时和8个小时的人一样长寿。 但还是建议,有睡眠困扰的朋友优先尝试调节生活方式,如果所有的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助眠药物或补剂。 从今晚开始,早点关掉屏幕,深度修复一下自己吧。怎样是睡得好?怎样是睡得不好?
睡眠不足短命、睡眠充足长寿
睡眠差,如何缩短你的寿命?
睡眠不好,伤害的不只是大脑
睡眠不足的全身性结果
炎症风暴
代谢紊乱
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
睡眠不足给寿命挖的坑,怎么填?
参考资料: [1]Li H, Qian F, Han L, et al. Association of healthy sleep patterns with risk of morta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at age of 30 year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QJM. 2023;117(3):177-186. [2]Yin, X. & Liu, Q. Sleeping less with a SIK3 mutation. Trends in Genetics (2025) doi:10.1016/j.tig.2025.06.008. [3]Mukherjee, U., Sehar, U., Brownell, M. & Reddy, P. H. Mechanisms, consequences and role of interventions for sleep deprivation: Focus 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elderly.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100, 102457 (2024). [4]Ai S, Zhang J, Zhao G, et al. Causal associations of short and long sleep durations with 12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linear and nonlinea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in UK Biobank.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1;42(34):3349-3357. [5]Bollinger T, Bollinger A, Skrum L, Dimitrov S, Lange T, Solbach W. Sleep-dependent activity of T cells and regulatory T cells. 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2008;155(2):231-238. [6]Vaccaro, A. et al. Sleep Loss Can Cause Death through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Gut. Cell 181, 1307-1328.e15 (2020). [7]Keene, A. C. & Joiner, W. J. Neurodegeneration: Paying It Off with Sleep. Current Biology 25, R234–R236 (2015). [8]Irwin, M. R., Olmstead, R. & Carroll, J. E. Sleep Disturbance, Sleep Duration, and inflamm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nd Experimental Sleep Deprivat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80, 40–52 (2015). [9]Sang, D. et al. Prolonged sleep deprivation induces a cytokine-storm-like syndrome in mammals. Cell 186, 5500-5516.e21 (2023). [10]Robertson, M. D., Russell-Jones, D., Umpleby, A. M. & Dijk, D.-J. Effects of three weeks of mild sleep restriction implemented in the home environment on multiple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markers in healthy young men. Metabolism 62, 204–211 (2012). [11]Tempaku, P. F., Mazzotti, D. R. & Tufik, S. Telomere length as a marker of sleep loss and sleep disturbances: a potential link between sleep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Sleep Medicine 16, 559–563 (2015). [12]Mukherjee, U., Sehar, U., Brownell, M. & Reddy, P. H. Mechanisms, consequences and role of interventions for sleep deprivation: Focus 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elderly.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100, 10245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