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终于退休了,日前95岁高龄的“股神”巴菲特宣布他即将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虽已年近百岁,但巴菲特精神依然矍铄、思维敏捷。 人们可能会认为,一个领导如此庞大企业集团的人会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来保持活力,但恰恰相反,他的生活方式似乎与健康长寿背道而驰。你若问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他会回答:可口可乐、糖果和快乐的生活。 作为传奇股神,巴菲特却是位不折不扣的“垃圾食品爱好者”。每周吃三次麦当劳,每天喝五罐可乐,他的生活习惯可谓与健康长寿形成了极大反差。那么他是如何做到高热量饮食还如此长寿,他还有其他的我们可以借鉴的长寿之道吗?答案或许就藏在他的其他日常习惯中。 痴迷汉堡、冰淇淋和可乐的巴菲特虽然看似是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但这种饮食方式对他来说似乎很有效。这一切归功于他一直坚持的六大长寿习惯: 美国心脏病学会的一项研究指出,良好的睡眠可以延长寿命[1]。并且优质的睡眠在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和稳定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巴菲特就特别重视睡眠,与那些早起的“卷王”CEO们不同,他在2017年接受节目采访时曾说道“我不想凌晨四点就去上班,我喜欢睡觉,所以我通常每晚睡八个小时。” 尽管要管理如此庞大的公司,巴菲特仍然坚持每周抽出八个小时与朋友们打多局桥牌。他认为这种高密度的智力挑战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式。 没错,根据《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历时十年的重要研究,每周至少两次认知活动(如写作、阅读、打牌、麻将和游戏)有助于保持记忆力敏锐[2]。 据报道,巴菲特一直保持着每天5个小时的阅读习惯。对巴菲特来说,阅读不仅是消磨时间的重要方式,还是思考问题的兴趣来源。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表的一项为期14年的研究表明,休闲阅读可以防止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长期下降,预防痴呆症发生[3]。 巴菲特喜欢从容地应对变化,所以从不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张。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8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有人问巴菲特保持健康的秘诀。他往嘴里塞了一颗糖,然后打趣道:“嗯,首先要均衡饮食。” 这番话引得在场听众哄堂大笑。 巴菲特坐在他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2023年以99岁高龄去世)旁边,继续说道:“如果查理和我都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那还有谁能呢?” 由此可见,松弛乐观的心态应是巴菲特长寿哲学的关键一环。 要想健康老龄化,人际关系比饮食或运动更重要。哈佛大学一项长达85年的纵向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是延长寿命、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4]。 另一项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频繁的社交或可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增强免疫系统,并降低患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5]。 巴菲特多年来一直维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与查理·芒格的合作建立在共同的理念之上,远超单纯的利益交换;他与奥马哈的邻居、朋友、记者及同事们保持着真诚且简单的交往;他对家人慷慨,却从不溺爱,使得亲情成为他情绪的坚实支撑。正是这种长期且深入的社交关系,构成了他对抗衰老的心理防线。 研究表明,每天2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足以降低死亡风险,过度运动反而可能削弱长寿益处[6]。 虽然巴菲特不追求极限运动,但他保持着适度活动。他喜欢散步,偶尔打乒乓球,享受户外时光。这种"非功利性"的运动,避免了过度训练的压力,同时保持了身体的活力。 沃伦·巴菲特的六大长寿习惯带给我们最大的长寿启示,是那颗始终未变的赤子之心,以及专注做热爱之事的执着。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快乐本身就是最好的长寿药。"我认为快乐对寿命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在2017年接受CNBC采访时说,"我吃热巧克力圣代或喝可乐的时候会更快乐。"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全盘复制他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效仿巴菲特的饮食习惯吗?不建议! 巴菲特的高热量饮食习惯可不是谁都能效仿,他每天摄入的热量虽高,但工作强度和精神消耗同样巨大。作为掌管数千亿美元资产的投资者,他每天需要处理海量信息,大脑消耗的能量远超常人。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或许在无形中平衡了他饮食带来的热量盈余。 今年5月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相同食物的代谢反应存在巨大差异[7]。某些人可以高效处理高糖高脂食物,而另一些人则会迅速出现代谢紊乱。巴菲特很可能属于前者。 所以,能尽量坚持健康生活还是要坚持,但偶尔放纵一下也不打紧,毕竟股神都没那么自律不是吗? 但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注意让自己的健康银行收支平衡,今天吃了炸鸡,晚上就健身房消耗一下;这周久坐多了,周末就出门徒步走走……如果这种相对的自律也很难达到,那就需要额外吃一些补充剂了,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支持,算是一种对健康负债的“补偿”。 长寿可能并非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不是简单地选择沙拉还是汉堡。它更像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在享受当下快乐与为长远健康投资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奇妙的、可持续的平衡点。 也许,我们最应学习巴菲特的就是——如何忠实地遵循自己的内心,构建一个让自己感到愉悦和满足的生活体系。

巴菲特的六大长寿习惯
1.睡足8小时
2.喜欢动脑——打桥牌

3.喜欢读书
4.松弛的心态

5.幸福的人际关系
6.适度的运动

长寿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参考资料: [1]Kwok CS, Kontopantelis E, Kuligowski G, et al. Self‐Reported Sleep Duration and Qu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8;7(15). [2]Jia,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y lifestyle and memory decline in older adults: 10 year, population 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380, e072691 (2023). [3]Chang, Y.-H., Wu, I.-C. & Hsiung, C. A. Reading activity prevents long-term decline in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people: evidence from a 1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33, 63–74 (2020). [4]Writer, S. The Good Life: A Discussion with Dr. Robert Waldinger |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2024). [5]Shen C, Zhang R, Yu J, Sahakian BJ, Cheng W, Feng J. Plasma proteomic signatures of social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associated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Nature Human Behaviour. January 2025. [6]Rowlands, A. V. et al. Intensity modifi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tinuous bou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UK Biobank cohort analysis.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101078 (2025) doi:10.1016/j.jshs.2025.101078. [7]Wu, Y. et al. Individual variations in glycemic responses to carbohydrates and underlying metabolic physiology. Nature Medicine 31, 2232–224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