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指南

最佳长寿运动竟不是跑步?近10万人的科学研究推荐这几种

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也不是所有运动都能延长生命。10万人研究证明,运动也有好坏之分。

 

生命在于运动”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普遍认知。适当且规律的运动可以增肌减脂、预防疾病、控制病情,还能提高生命质量、增加生命长度。然而,运动也分很多种,有人爱骑行,有人爱游泳,有人喜欢肌肉发力的紧绷感,有人则热衷肌肉拉伸的舒展感。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种运动更好?

null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1]。

如果从延年益寿的角度看,答案还真有些出人意料:并不是所有运动都有益。欧洲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发现,有的运动可能让你多活8年,有的却可能对寿命产生负面影响[1]。

运动延寿对男性更有利

这项发表在《老年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涉及9.5余万名、来自183个国家的已故运动员(男性占95.5%),出生年份从1862年跨越至2002年,并涵盖44种运动项目。规模之大,在同类型研究中堪称空前。

null
研究结论概述。图片来自参考资料[1]。

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与普通人群相比,男性运动员的寿命延长更明显,中位寿命增长了3.1年,而女性运动员的中位寿命减少了0.7年。提醒一下,这一结果可不是说女性就不能运动了,适当运动仍对身体有益。

研究人员推测,女性运动员寿命之所以表现出这种差异,除了样本数量太少(只占样本总量的4.5%)外,还可能存在多种原因:

1)女性本身的预期寿命就比较长,在研究的时间节点上可能已经接近其“自然极限”;
2)高强度训练可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造成更大压力;
3)运动相关的饮食习惯可能对女性代谢健康产生不同影响。

并非所有运动都延寿

不过,运动让男性增寿、女性减寿这件事并不绝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寿命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

比如,球拍类运动(网球和羽毛球)对男女运动员均有益处,男性寿命可延长5.7年,女性也能延长2.8年;高尔夫则对女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可延长3.2年寿命。

null
高尔夫运动。图片来自pixabay。

单看男性运动员,撑杆跳和体操可分别使其寿命延长8.4年和8.2年,击剑和目标类运动(如射箭)也可延长约6年。许多田径项目,包括竞走、跑步、短跑、跨栏、全能项目和跳跃项目,都与男性寿命延长4-5年有关;混合型田径项目(运动员参与多个田径项目)表现尤其出色,可延长寿命5.7年。

但也不是所有运动项目都能延长男性寿命。其中,相扑和排球的负关联最大,分别可使男性运动员寿命减少9.8年和5.4年,其他与寿命减少相关的运动包括:登山(-3.8年)、武术(-2.5年)和手球(-2.2年)。然而,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足球、篮球对寿命的影响比较小。

总结一下,对女性来说,球拍类运动和高尔夫的延寿效果最好;在男性群体中,撑杆跳和体操的益处最大,但较难在生活中常态化,可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竞走、跑步、羽毛球、网球等运动。

为什么不同运动对寿命的影响如此不同?

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科学解释:

单纯有氧或无氧运动的健康益处不够全面。耐力训练倾向于改善心肺健康,降低血压、体重、体脂百分比,提高胰岛素敏感性[2,3]。阻力训练则有利于增加肌肉质量[4,5]、骨密度[6,7],延缓有氧能力下降[6],改善神经肌肉功能[8],防止肌肉减少症和跌倒[9]。

研究观察结果可能归因于各种分子变化。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表观遗传年龄标志物、循环补体、细胞因子、端粒长度和 DNA 损伤都显示出有益影响[10]。

null
体操运动。图片来自pixabay。

缺氧也可能是重要因素。运动引起的低氧血症、高原训练或间歇性低氧训练方法都可能通过诱导轻度应激能力(使生物体在以后的生活中增强其对更极端应激的抵抗力),以及影响代谢和线粒体重编程、抗氧化信号和炎症,以延长寿命[11]。

还有部分原因可能与行为模式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大多数运动都更有利于男性寿命的延长,很可能是因为普通人群中的男性大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吸烟和饮酒,而参与体育运动可能会促使男性尽量减少这些不良习惯。这也能解释为何运动对女性寿命的影响普遍微乎其微,因为无论是否从事体育活动,吸烟、饮酒的女性相对来说还是少数。

对于导致寿命损失的运动来说,创伤性损伤可能是主要原因。格斗类运动中的反复头部撞击、排球运动中的骨骼肌肉压力都可能对长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相扑运动的极端饮食要求也可能是寿命缩短的原因之一。

长寿运动怎么选?

研究人员分析,撑杆跳和体操属于包含无氧和有氧训练的混合型运动,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协同作用,提供更全面的衰老干预效果。而且有研究表明,与阻力或有氧训练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可显著增强端粒长度[12]。

null
羽毛球。图片来自pixabay。

然而考虑现实情况,撑杆跳、体操可能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场地,也不适用于日常锻炼;高尔夫虽然是为数不多能延长女性寿命的运动,但较难在普通人群中进行日常推广。因此,球拍类运动、田径综合训练以及高强度间歇训练可能才是适合更多人的“最佳长寿运动”

运动是所有倡导健康生活的建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对普通人而言,还是要尽量避免那些具有高创伤风险或需要极端体重管理的运动,选择混合型运动(结合有氧与无氧训练)、球拍类运动或田径综合训练可能最有利于长寿。另外,坚持规律运动比偶尔高强度训练更重要,适度优于过度,终身运动习惯是长寿的真正关键。

 



参考资料:

[1] Altulea A, Rutten MGS, Verdijk LB, Demaria M. Sport and longevity: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international athletes. GeroScience. August 2024. 

[2] Reimers CD, Knapp G, Reimers AK. Does physical activity increase life expectanc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Aging Res. 2012; 2012:243958.

[3] Cornelissen VA, Fagard RH. Effects of endurance training on blood pressure, blood pressure–regulating mechanism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Hypertension. 2005; 46:667–75.

[4] Lai C, Tu Y, Wang T, Huang Y, Chien K.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endurance training and whole-body vibration on lean body mass, muscle strength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older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Age Ageing. 2018; 47:367–73.

[5] Vargas S, Petro JL, Romance R, Bonilla DA, Florido MÁ, Kreider RB, Schoenfeld BJ, Benitez-Porres J.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lean body mass with a strength-versus muscle endurance-based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 Eur J Appl Physiol. 2019; 119:933–40.

[6] Kusy K, Zieliński J. Ageing, aerobic capacity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masters athletes: endurance and speed power training benefits. TRENDS Sport Sci. 2014.

[7] Duplanty AA, Levitt DE, Hill DW, McFarlin BK, DiMarco NM, Vingren JL. Resistance training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bone mineral density among young adult male distance runners independent of physiological factors. J Strength Cond Res. 2018; 32:1594–600.

[8] James E, Nichols S, Goodall S, Hicks KM, O’Doherty AF. The influence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neuromuscular function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Exp Gerontol. 2021; 149:111320.

[9] del Campo Cervantes JM, Cervantes MHM, Torres RM. Effect of a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 on sarcopenia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 older adults living in a nursing home. J Nutr Health Aging. 2019; 23:829–36.

[10] Al-Muraikhy S, Ramanjaneya M, Dömling AS, Bettahi I, Donati F, Botre F, Abou-Samra A, Sellami M, Elrayess MA. High endurance elite athletes show age-dependent lower levels of circulating complements compared to low/moderate endurance elite athletes. Front Mol Biosci. 2021; 8:715035.

[11] Cox CS, McKay SE, Holmbeck MA, Christian BE, Scortea AC, Tsay AJ, Newman LE, Shadel GS. Mitohormesis in mice via sustained basal 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and anti oxidant signaling. Cell metabolism. 2018;28:776-786.e5.

[12] Sánchez-González JL, Sánchez-Rodríguez JL, Varela-Rodríguez S, et al.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telomere length in Healthy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 2023;10:e46019.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