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专区

就算有坊间传言佐证,适量饮酒也不是延寿秘方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存在科学争议。酒精是多种疾病和衰老的重要风险因素,任何程度的饮酒都会对健康造成潜在损害。若以长寿为目标,最明智的选择是远离酒精。

太长不看版:

  1. 确有研究声称适量饮酒可以显著降低饮酒者患病或全因死亡的风险,甚至增加其预期寿命——但这些研究都有缺陷;

  2. 科研结论要综合来看,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结论是:只要饮酒就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只要少量饮酒会增加癌症风险;

  3. 酒精不仅是1类致癌物,还是多种疾病和衰老的重要风险因素,且具有成瘾性等危害。因此,想要健康长寿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滴酒都别沾;

  4. 如果实在躲不开,可以看看本文最后的对策。

“抽烟又喝酒,活到九十九”

我们熟知的一些长寿明星,经常会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比如那位人类历史上有据可查最长寿的法国女士让娜·卡尔芒,每天都会饮用一杯葡萄牙波特酒;还有国人更熟知的张学良,几乎都要成了烟酒延寿的代言人了。

实际来看,吸烟有害这件事大家都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但在饮酒这里似乎有所松动。更何况“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件事,还有一些来自科学界的说法佐证。

不过相比而言,滴酒不沾的好处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医生也永远会建议你赶紧戒酒。

生活苦恼,喝点小酒毫无问题,但我们的建议是,不要将它和保健与长寿混为一谈。

适量饮酒的好处是怎么得来的?

确实有一些研究显示适度饮酒可能对健康有益,再加上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喝上一杯有助于缓解压力和促进幸福感,所以“适量饮酒有助长寿”就成了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观点。

这一观点的科学佐证通常来源于《柳叶刀》、《BMJ》、《Plos Medicine》以及《糖尿病护理》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过的研究,其准确的研究结论应该是:每天喝不到一杯酒的量(啤酒约小于350ml、白酒约小于1两)可显著降低饮酒者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某些癌症、全因死亡的风险,或增加其预期寿命[1-4]。

都是顶刊,研究涉及的人群也不少,但问题出在哪?

首先是研究设计普遍都有一些问题。

早期研究没有对诸多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调整,例如年龄、性别、经济状况以及诸如锻炼、吸烟和饮食等生活方式,同时也未能剔除“不喝酒的人可能是因病戒酒者”的影响。

在基本消除这些偏差后,结果显示,与不喝酒或偶尔喝酒者相比,适量饮酒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并没有显著降低[]。用一位研究者的话说就是:“能够饮酒是仍然健康的一个标志,而不是健康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每天能喝上一杯酒同时还不酗酒的人,可能是对自己的健康和身体更有把控力的人——他们更可能会在其他有利于健康的方面做出努力或者获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试想一下,张学良享受的是什么级别的医疗资源?

其次,科研成果也需要更理性的判断。

2020年的时候,英国约克大学在《欧洲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新发现,自2009年以来,由酒类公司或附属组织资助的研究增加了56%,也就是说有接近13500项研究直接或间接由酒类行业资助 [5] 。

研究人员说:“虽然酒类行业资助的研究有许多合法的领域,例如对成分和环境影响的研究,但他们参与的健康研究尤其令人担忧。”

还记得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的故事[8]吗?实际上,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3年一项超大规模的综述类新研究强调,此前对适量饮酒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即心脏病、癌症、感染以及交通事故等任何原因)的评估,因研究设计上有缺陷可能导致结果存在显著偏差[6] 。该研究发表在《JAMA Netw Open》上,考察了107项观察性研究,涉及人数近500万,是驳斥 “适量饮用葡萄酒或其他酒精饮料有益健康” 这一广泛流传观点的规模最大的研究之一。

想长寿的话,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是适量饮酒,对大多数人的健康和长寿也没有益处。2022年1月,世界心脏联合会发布的一份简报中称,与普遍观点相反,酒精对心脏无益,且任何程度的酒精摄入都可能导致健康寿命的损失。

《2020-2025年美国人膳食指南》中也警告说,饮酒量在指南限度(成年女性少于1杯/天,成年男性少于2杯/天)内也可能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包括某些类型的癌症和心脏病,即便低于每天一杯也是如此。

所以很简单,如果你是以长寿和延缓衰老为目标,那么你的健康饮酒量最好是0。

首先,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1类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

第二,酒精是多种疾病和衰老的重要风险因素。它会干扰身体正常代谢,影响肝脏等器官功能,导致代谢紊乱。在心血管方面,可使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同时,还可能损害认知功能,加速大脑衰老,提高患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风险。2019年,《柳叶刀》的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持续增加[7]。

第三,酒精具有成瘾性。一旦形成依赖,戒酒会变得极为困难,不仅会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戒断反应,如手抖、心慌、焦虑、失眠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第四,酒精对神经有麻痹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吴恒趋医生曾表示,酒精对于神经系统最大的作用是麻痹神经、降低它注意力及兴奋度。因此,饮酒会使人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身体协调性变差,更容易发生意外。

此外,中国人在酒精代谢方面存在基因差异,约1/3的中国人无法有效降解乙醛,可能会增加饮酒后的健康风险。

戒酒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保障生活质量和安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时的饮酒之乐远不及健康长寿带来的幸福,为了自己和家人,请远离酒精。

不得不喝酒的人怎么办?

喝酒对健康不好,但喝酒对我很好。

除去一些工作必要的应酬之外,有时候小酌一杯确实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慰藉。

如果你确实要喝,可以尝试下面这些对策:

避免空腹饮酒

避免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速度快,容易导致醉酒。可以在饮酒前吃一些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碳水的食物,如米饭、肉类、坚果、牛奶或酸奶,以减缓酒精吸收。

药物保护

如果计划饮酒,最好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保护胃黏膜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适量饮酒

尽量控制酒精摄入量,避免过量饮酒。

避免碳酸饮料

不要与碳酸饮料一起饮酒,因为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酒精吸收速度。可以在喝酒过程中和饮酒后多喝白开水,有助于稀释酒精,加速其代谢和排泄。

细斟慢饮

慢慢饮酒,给肝脏代谢酒精留出更多时间。

酒后勿喝浓茶

茶的主要成分为茶碱,不仅能加速利尿,易导致身体缺水,还会让乙醛过早进入肾脏,可能损伤肾功能。

避免立即进食

饮酒后立即进食可能加重胃部负担,应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食。

酒后注意休息

避免在酒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或工作,保证充足的休息。

虽然有对策,但这并不能消除饮酒的损害,如果真正要以长寿为目标的话,还是要遵医嘱:把饮酒量做到真正归零。

参考文献

[1] Ilse C. Schrieks, Annelijn L.J. Heil, et al. The Effec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Glycemic Stat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Diabetes Care 2015, 38(4):723–732.

[2] Paul E Ronksley, Susan E Brien, et al. Association of alcohol consumption with selec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11, 342.

[3] Wood, A. M. et al. 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 The Lancet 2018, 391:1513–1523.

[4] Andrew T. Kunzmann, Helen G. Coleman,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lifetime alcohol use with mortality and cancer risk in older adults: A cohort study. PLOS MEDICINE 2018.

[5] Su Golder, et al. Declared funding and authorship by alcohol industry actors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 bibliometric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20.

[6] Jinhui Zhao, Tim Stockwell, Tim Naimi,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JAMA Netw Open 2023, 6(3): e236185.

[7] Iona Y Millwood, Robin G Walters, et al.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 The Lancet 2019, 393: 1831-1842.

[8] Raúl F Guerrero, Maria C García-Parrilla, et al. Wine, resveratrol and health: a review. Nat Prod Commun. 2009 May;4(5):635-58.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