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北大教授变护工”的话题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位50多岁、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原本能在专业领域里继续深耕,如今的成就感却来自掐算好母亲的大小便时间,不让她拉尿在床上或裤子里[1]。这种遭遇只是想想就让人唏嘘,甚至有人开始质疑“长寿的人生是否真有那么好”“自己老了以后的生活该如何得到保障”。
针对这些质疑,不妨看看今年两会上,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提出的建议:“我们今后要把关注的重点从人均预期寿命向健康寿命方向去转变。”

2024年,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已超出21个高收入国家[3],但我国老年人平均带病生存的时间却有10年之久[2]。如果这10年可以不带病或无限缩短带病时间,长寿与痛苦将毫无瓜葛。
家有痴呆老人,北大教授也难逃“护工”命运
胡泳就是文章最开始提到的那位社会精英,而他的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症3年,于去年9月去世,享年85岁。胡泳是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曾是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赢在中国》总编辑、《我们》总策划、《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等。
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却将胡泳的计划全部打乱,他不得不在生活、工作和照护之间努力寻求平衡,却无论如何也挣不脱“24h照护”的困境。

胡泳每天要把饭菜剁得碎碎的,给母亲戴上兜兜,一口口地喂,还要观察母亲吃了多少饭,喝了多少水,掐算着消化时间,并神经质地反复追问:“现在要不要尿尿?要不要大便?”因为母亲大小便无法自理,一旦没算准,就意味着工作量的翻倍,甚至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母亲拉了屎后还会自己抓,抹得到处都是。由于重度阿尔茨海默症没有时间概念,母亲经常半夜不睡觉,一直收拾东西,把物品扔的满地都是,又或者大声嚷嚷,导致胡泳也无法正常休息。
就这样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着“换尿布、擦屎、擦尿、洗澡、洗床单、做饭”的活,胡泳不得不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减少对自己未成年孩子的关心和陪伴,成为母亲24小时的“护工”。这种生活让他备受煎熬,偶有崩溃。
怕自己受苦还拖累子女,不如早预防、不生病
被爆出来后,媒体对“北大教授变护工”这件事的讨论,几乎都停留在“照护”问题上,尤其是照护者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却忽视了被照护者本身的感受。胡泳的母亲一生刚硬,如果在她意识清醒间发现自己现在的处境和给孩子带来的麻烦,该是多么痛苦和无助。
甚至胡泳在照顾母亲的同时,自己也会想“我老了怎么办”。从当下环境看,如果有兄弟姐妹,也许还能互相分担,但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很多中老年人出现“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凭什么长寿,怎么敢长寿,怎么可以长寿”的想法。

所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我国目前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测算,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800万左右。这确实会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照护压力,但如果没有这么多失能或者需要被照护的老人呢?
其实,长寿之家chagnshou.com想说,与其担心老了以后生病需要照护,不如尽早开始衰老干预、储备健康。到老能够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仍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头脑,就不会让衰老相关疾病拖垮一个家庭。
我们此前还发布过一篇关于网上散播“老人长寿吸子女福气”谣言的文章,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利用高龄老人或长寿老人身体不好,怕给子女添麻烦的心理。试想一下,如果一位老人身体康健、能跑能跳、今天出去旅游、明天帮子女照顾孩子,还会出现“拖累子女”的担忧吗?晚年生活质量高的老人不仅自己过的舒心,还能对子女的小家进行适当托举,至少不会成为子女的负担。
要长寿,更要健康的长寿,最好从中年开始积累
衰老的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但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并不是。延缓疾病发作或积极治疗疾病,来防止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就可能实现更长的健康寿命。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创始主任、著名心脏病专家和长寿研究员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近期公开表示,癌症、心脏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常见老年慢性病的发展至少需要20年。因此,如果从40多岁开始采取干预措施,健康长寿的效果会非常明显,即使70岁或80岁才开始,仍然可以延长健康的衰老时间[4]。下面是托波尔介绍的健康老龄化最重要的生活习惯[5]:
遵循地中海饮食
多吃彩色蔬果以及绿茶、红茶等富含类黄酮化合物的食物。《自然·食物》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黄酮摄入多样性最高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4%,慢性病风险降低8%-20%[6]。
控制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避免吃超加工食品。加工肉类、软饮料、薯片、糖果和预制菜会增加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每周至少三次力量训练

作为一名心脏病专家,托波尔以前只做有氧运动如跑步和骑车,用以提高心肺功能,但现在也开始锻炼平衡力和肌肉力量。2022 年的一项系统评价发现,力量训练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有关[7]。
获得足够的深度睡眠
托波尔表示,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和慢性病患病风险增加。想要获得充足的深度睡眠,最好可以固定每天晚上的入睡时间,托波尔用一年左右时间将他深度睡眠的时间增加了两倍。
多参加社交活动
保持心理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部分,而社会孤立和孤独是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风险因素,会增加患抑郁症、痴呆症和早逝的风险。因此,托波尔建议要不遗余力地多与人互动,以保持精神健康。
多待在户外
托波尔说,在大自然中度过时光是免费且有科学依据的促进健康衰老的方式。户外活动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增加身体活动和减少焦虑;阳光不仅能改善情绪,还能提高维生素D水平。
不乱吃营养补充剂

对于饮食健康且没有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症的人来说,服用补充剂并不会有太多益处。托波尔认为,获得微量营养素的最好方法就是吃各种各样的天然食物。
另外,市面上有很多宣传具有“抗衰老”益处的补剂,消费者在选择时需提高警惕,建议选择那些拥有扎实研究基础和可靠机构背书的成分,理性评估其潜在益处。
在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的当下,能够保持更长久的健康和活力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打败衰老“魔咒”,关注健康寿命,才能过上真正幸福快乐的长寿人生!
参考资料:
[1] 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 凤凰网. 2024-04-10.
[2]我国老年人平均带病生存时间将近10年,专家呼吁可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进展. 央视网. 2023-04-24.
[3]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部分文字实录).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 2025-03-9.
[4] Kane A. Want to live to a healthy old age? Here’s what a top doctor does based on hard science. CNN. May 29, 2025.
[5] Doctor shares secrets to longevity and better health. TODAY.com. June 2025.
[6] Parmenter BH, Thompson AS, Bondonno NP, et al. High diversity of dietary flavonoid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nd major chronic diseases. Nature Food. June 2025.
[7] Shailendra P, Baldock KL, Li LSK, Bennie JA, Boyle T.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Mortality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22;63(2):277-285.